《SOS之猿》讀後心得

SOSの猿 (中公文庫)

SOSの猿 (中公文庫)

↑↑↑先繼續擅用一下Hatena方便的商品連結功能XD
●中文版博客來頁面●
以下讀後心得可能略為涉及到作品內容,若在意捏它者還請自行斟酌一下囉~!






《SOS之猿》讀後心得
令人拍案的絕頂穿越
還記得在書店看到封面上的簡介時我一如既往地對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作品一頭霧水,但不這樣就不是伊坂老師了是吧?(笑) 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立刻將書結了帳,準備回家一頭栽進如來佛的手掌心裡。
一如既往地,我總是被一開始看似破碎的各個劇情線搞得緊張兮兮,又一如既往地在接近三分之二處開始「彷彿哪裡被電到一般」,翻頁的速度越來越快,宛如跟書中人物一起奔走起來般。
是說雖然我已經寫了好幾個「一如既往」,閱讀本書時卻又好像有哪裡不是那麼地「一如既往」,我想這應是每次讀伊坂老師作品最大的樂趣所在──什麼東西出現都不奇怪,但又是那麼地意外。
在個人心中的作家分類裡,我一直將伊坂老師歸類為「擅長將奇怪的事寫得很平常」的類型,作品中往往充斥著亦真亦假、乍虛還實,用比較專有的詞彙形容便是「超現實」。不過比起最初接觸伊坂老師的作品時將之當作一種風格,數次閱讀經驗累積下來,我漸漸覺得這不單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接近「信念」的存在,甚至,推論地說,也許也是作者探知社會與生命的方式。
在閱讀《SOS之猿》時這樣的感覺益發強烈,事實上,我想從書名就已經透露了諸多意念,在此請容我慢慢說下去。(話說自從看了本書後總會忍不住想學齊天大聖的說話方式該怎麼辦?)

猿×形式×作品的主體是誰?

「形式」(form)是藝術評論或鑑賞中常會使用到的詞彙,但也是個解釋起來讓人傷腦筋的字,簡單地說,形式指一件藝術作品呈現的樣貌,例如繪畫、雕塑、攝影、音樂、戲劇……等。
然而,藝術發展至現當代已是「形式開放」甚或「形式優先」的狀態,「形式」不再是安定的繪畫、雕塑、攝影、音樂、戲劇……等分類,以此為基礎,小說的形式同樣可以「不再是小說」。
我很喜歡用「形式」來理解伊坂老師的作品,也許有人會感到困惑,文學中小說的形式不就是「小說」嗎?
是的,但讀過不少伊坂老師的作品後我得到一個心得:與其說是「讀小說」,不如說是「讀一件由文字構成的作品」。是以伊坂老師的作品就如同20世紀現代主義以降至當代的任何藝術創作一樣,「物質層次」已不再是作品的重點,文字、修辭已不再是文學的重點,重要的是撥開物質、撥開紙本鉛字、撥開文字修辭後的「概念」是什麼。
《SOS之猿》的「形式」可以有一個可愛且有趣的說法──「猴子」就是本書的「形式」。
整篇故事由「我的故事」、「猴子的故事」和後段加入的「五十嵐真的故事」組成,事實上這一直是很經典的伊坂式敘述結構,透過時序的錯置與主賓的誤導遊戲,最後不斷收斂、相互交織,直到真相逐漸清晰,讓讀者產生「恍然大悟」的快感。
前面說過我總是在差不多三分之二處開始加快閱讀步調,因為通常都是在三分之二的地方愚頓如我開始抓到事件的線頭,我偷偷將這之後的發展稱作「超級伊坂時間」,也就是從這之後只要將已發生過的事重新拼裝排好順序就可以通往「真相」的終點了。
這次我也以為「猴子的故事」結束後只要接著現實發生的事,也就是「五十嵐真的故事」就OK了,心想著「喔喔喔超級伊坂時間來了!!!」,沒想到卻徹徹底底被擺了一道,原來「猴子的故事」不只是「過去的事(真人的預言)」,它既連結了真人過去無能為力的困頓與當下的思索,同時也是日後真人的動力,是一個結結實實的「現在且一直持續著的事」。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說本作的形式是「猴子」,過去的作品不論是被打散的時序或零落的線索,其實都源自一個早就確定的事件,讀者則好比《奧杜邦的祈禱》裡提及的「名偵探」,我們連同書中任一名角色都只是看著事件發生,即便是蝴蝶效應也早已有了結局,然《SOS之猿》不然,因為「猴子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已確定的事件,因而每位角色都被重新捲入,讀者也是,說不定作者亦然。
「猴子」是一個思考的象徵,邀請我們進入了這部作品,誰才是作品的主體?是二郎?真人?五十嵐真?
既然齊天大聖可以有無數身外身的話,當我們因「猴子」而開始進入作品中的種種辯證時,也許已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了也不一定。

SOS×故事×被拯救的是誰?

有求救,自然會希望有拯救,若要拯救,卻得奠基於求救。也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拯救某人,但有這樣的想法時,似乎也吊詭地預設了某人的苦難,同時,面對無能為力的慘狀時要如何才能真正拯救?這樣的矛盾與困窘讓人洩氣,卻又無奈地似是人之常情。
本書出現不少求救的場景與訊息,諸如二郎能看到的心靈景象、SOS究竟為何字縮寫、遭受暴力對待的人們等等,當中有一句話特別吸引我,就是雁子小姐說的「故事能拯救人心」。
《SOS之猿》本身就是一個由故事組成的故事,尤其「猴子的故事」不僅使用了西遊記元素,更運用了許多話本小說、章回小說的用語,「故事感」十足,雖然有人認為《SOS之猿》還不到後設小說的程度,但我倒覺得用後設性來看也不為過,只是比起探討「何謂小說」或「何謂創作」,我更傾向把範圍弄得更𥶡且更彈性(籠統也無謂)點,亦即「何謂故事」。
我覺得這本書中每一個SOS訊號其實都是一個個「故事」,二郎看到的景象也許並不是「對方發出─他看到」,而是他在深刻接觸、感受對方後「在他心中形成」的景象,也就是說拯救來自於傾聽與瞭解;真人說的預言更並非超能力或超自然現象的「附生」,而是他經由《西遊記》所做的自我拯救,此外,真人的發問和繭居也可以視作一種SOS。
歷代許多藝術作品都是作者受困於生命苦難或目擊苦難時所發出的聲響,另也有所謂的「藝術治療」。創作可以是一種療癒,一種追尋解答的過程,或許最終仍找不著「正解」,但在尋找當中已改變了某些不好的現狀,就算是再細微的變化也是希望的契機,也可以影響別人,讓別人產生變化,因此,「故事」既可以是求救,也可以是拯救。
20世紀前衛藝術家波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曾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論點,其所謂的「藝術家」並不是指每個人都要從事繪畫、雕塑等行為,而是指每個人若在他所處的專業領域、生活環境中努力做到最好,就能改變、影響這個社會,讓社會變得更好。
我想真人和後來二郎、五十嵐、雁子小姐等人所做的無疑就是波伊斯所說的「人人都是藝術家」。
「藝術家」是進行「創作」的人,「創作」出的是「故事(作品)」,而什麼是「故事」?該如何「創作故事」?這是《SOS之猿》給我的省思,以及──在適當的時候讓自己被拯救,也是一種正向的發展。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拯救某人,也希望某人能聽到自己的SOS,
所以人與人之間各式各樣的努力才如此珍貴。





                      1. +



對了偷偷說一下,
我覺得五十嵐真好可愛喔哎唷喂啊 XDD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