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手扶梯階上靈活轉身也許就是青春




整理舊筆記時翻到的四月通勤人生見聞錄(?)
心血來潮想說簡單上一下色,順便當休息逃避一下現實 ^q^
直到最近才發現PS一些內建濾鏡的效果很不錯,其中一個甚至可以做出我一直很想做的版畫感,
整體畫面也常在一瞬間就截然不同了!
雖然弄完總忍不住OS"那我剛才畫那麼辛苦是為了什麼啊啊啊"
是說有時太過依褚濾鏡或後加工會有點不安,
但又覺得只要目的有達到,方法是怎樣好像都OK ( ´・ω・)


小互動一樣下收~
↓↓↓







耳環君從頭到尾除了嘻嘻哈哈笑跟一些簡單回應外,他發出的奇特語音一直讓我聯想到獨角獸語 (爆!)
而表情很少的眼鏡君意外健談,彷彿只有他才能聽懂耳環君的獨角獸語般 XD
依兩人身高眼鏡君大約比耳環君高了半個頭,這樣站下一階的位差聊起天也許真的比較輕鬆也說不定?
不要跟我說眼鏡仔你其實只是想享受你好碰友傾在你上身的成就感 (這什麼成就感啦!?)
最重要的是那個準確卡在下一階並轉身的動作實在流暢到我還以為手扶梯什麼時候多了自動轉向功能
看到時第一想法就是"你們很常在手扶梯這樣玩吧!!!???"


啊啊年輕真好啊~ (´_ゞ`)





                      1. +



有點相關又不太相關的雜談~
這幾年來網路上關於實況或生活記錄類的創作分享好像越來越多了
事實上這嚴格說起來應該不算什麼新類型的創作題材,
小時候老媽就很愛借一些生活小品漫畫家(例如張妙如)的書回來給我看,她大概很期待自己的小孩能演出一些搞笑漫畫的人生給她看吧
前幾年我也很喜歡看日本漫畫家得能史子畫的《不向貧窮低頭的爆笑日記》 (附帶一提,這本也是老媽借的)
此外日本2ch之類的討論版也常有這一類的生活實況分享串
就連一些散文集(譬如國編版年代的人應該都讀過的劉墉跟蒅君← 糟糕年齡暴露),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這類型的創作
而這幾天散布於河道的紅茶梗在看時當然也是看得很開心啦 (其實我的腹筋大多貢獻給了顏文字 XD)
不過就在我才剛開始覺得ˊ_>ˋ這個顏文字還滿可愛的時候事情似乎又朝一個風風雨雨的方向發展
原本以為應該又是網路媒介使用的問題,讓我想到去年某個類似問題的事件(那時還發了一篇以這個BLOG調性而言非常跳TONE的文章)
結果看了朋友們轉貼的一些消息,發現比起網路傳播,這次好像更糾結在是真是假的問題上?
更有意思的是跟一些非ACG或同人圈的人聊到這個話題,發現會在意真假跟想知道更多詳細的人其實很少,甚至幾乎沒有
還以為"圈子內"的人對於虛實應該會更收放自如才對,覺得有些意外 XD|||
因為自己偶爾也會畫畫生活記錄類的題材(通勤人生之類的)
關於實況或生活記錄,個人是覺得"平台的選擇"很重要
以去年發那篇嚴肅跳TONE的文章來說,主要是針對因為不懂不同平台有不同的調性及使用規範(包含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而造成原本具有隱密性的A平台被高流通的B平台(例如噗浪、推特等)破壞平衡
另外去年有PO一篇我在捷運上看到一對兄弟互動的小故事
那時一來是基於習慣,
二來是一天不知有多少學生會搭乘捷運,
我不僅不知道那對兄弟讀哪間學校,甚至連他們穿的是便服還是班服還是運動服都不清楚,
我也不認為憑我畫的圖就能輕易指認出真人來,於是就很放心地在BLOG跟噗浪都PO
結果噗浪的回應量一樣讓我有點小嚇一跳 (汗笑)
啊、不過並不是"不喜歡"的意思,哪怕只是簡單的話語也非常感謝那時給予回應的人
只是對於像是詢問在哪個捷運站、想要跟蹤之類的發言,
老實說由於我真的無法分辨是玩笑話還是說認真的,基礎安全考量(?)便都盡可能用委婉的方式迴避掉
也因此這次才會決定放BLOG就好。
個人認為雖然名為"實況"或"生活記錄",
一旦用另一種媒介(如圖像或文字)表達出來時已經是一種"創作轉化"的過程了 (這裡的"創作"無關真實性的評判)
而既然是"創作",就一定要有某種"距離",
這不僅是創作/分享者要留意的,也是閱聽者在解讀時要有所意識的地方。
應該說任何事物都存有一個"適當距離"的必要吧! 個人是這麼想的 (・ω・´)




而且比起遠在法國又是轉述的紅茶家族,我對凶●筆記的命硬二人組還比較感興趣 (爆!)
不過大概也就是"喔喔喔超強的!!! 根本就是房地產版的盜●筆記啊!!!!!!"這樣的讚歎心理啦 XDDD